CEA“共同抗疫”栏目访谈 比亚迪新加坡分公司总经理郑兵平先生
日期: 9 9 月, 2020
比亚迪新加坡分公司总经理郑兵平先生谈疫情后时期公共交通及汽车产业市场变革
智慧交通:比亚迪新加坡的深耕方向
后疫情时期面临市场变革的众多行业中,公共交通行业尤为受到社会关注。在新加坡有关“智慧国”国家规划的指引下,未来城市中,智能化公共交通设施将占据重要之地。比亚迪作为以清洁新能源为方向不断刷新标杆的汽车制造业企业,未来将会有怎样一番作为?“共同抗疫”栏目本期特别邀请到了比亚迪新加坡分公司总经理郑兵平先生。郑兵平先生对比亚迪新加坡在疫情后时期智慧交通产业上十分看好,在他看来,比亚迪在新加坡用8年的时间“夯基础、筑跑道”,无疑将为未来20年公共交通领域的新能源“领跑”打下坚实的根基。在新加坡,比亚迪会以实力继续深耕新能源、无人驾驶、公共交通运营等版块,迎接后疫情时代智慧交通产业新的未来。
(一)新加坡社会自6月初起进入恢复经济社会活动第二阶段,在后疫情时期,比亚迪新加坡分公司在恢复正常运营,适应市场调整方面目前有哪些措施?
郑兵平:比亚迪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经过多年努力取得瞩目的成绩,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我希望借此契机能够向大家介绍一下比亚迪新加坡分公司。新加坡作为比亚迪海外战略的一个重要出海市场和创新范例的试验地,事实上,我们从2012年开始就已着手布局。2014年,比亚迪在新加坡正式成立分公司,由运营和销售两大版块组成。
近年来,比亚迪在新加坡市场不断探索出新,比如与STELS合作开发出无人电动巴士和自动电动叉车。比亚迪电动汽车电芯免维护,性能良好易用,深受新加坡市场的喜爱。在公共交通领域,比亚迪已交付了陆路交通管理局20台电动大巴K9,目前已经在SBST巴士运营商投入运营,在通勤者和乘客中获得了积极反馈,即K9安静、舒适、散热出色、加速平稳、燃耗低等。同时比亚迪自己的出租车运营公司从2016年以来已经运营了230台出租车和网约车,成为了新加坡大街小巷的绿色名片,未来这个数据将达到800台。
比亚迪电动汽车战略不仅限于出租车和公共汽车,走的是“7 + 4”全市场战略,体现比亚迪对新能源汽车的长久愿景。我们的目标是使所有可能的运输方式电动化,例如“ 7”代表主要的常规车辆,包括公共汽车、长途汽车、出租车、私家车、城市物流卡车、环卫卡车、建筑卡车;“ 4”代表特定的环境车辆:仓库、采掘、机场、港口。这仅仅是开始,比亚迪将继续向新加坡推出更多产品和服务,并将继续支持新加坡迈向可持续绿色交通的时代。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医疗防疫物资告急。面对当时医疗防护物资严重短缺的局面,比亚迪迅速集智聚力,调配资源,着手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跨界援产口罩和消毒液。不到一个月,比亚迪即成为了全球最大量产口罩工厂之一,及时有效地支援抗疫。新冠疫情蔓延到新加坡后,比亚迪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为新加坡提供大批量、稳定的口罩供货,帮助新加坡人民渡过最艰难的时刻。进入后疫情时期,针对市场需求,比亚迪新加坡分公司开始逐步恢复汽车业务,将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电动汽车、专用汽车以及出租、巴士等公共交通运营业务上。我们一直紧随新加坡政府对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版块的布局,紧跟新加坡政府颇具前瞻性的规划步伐,我们的运营也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接下来,比亚迪的业务重点,一是恢复电动汽车销售和出租车巴士运营;二是持续支持新加坡抗疫,保障新加坡防疫物资供给;三是继续强化对员工的防疫培训,抓好本企业内的防疫工作。
(二)贵公司是新能源汽车业领军企业之一,其成长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在您看来,比亚迪新加坡所在领域目前市场和发展态势如何?
郑兵平:我们始终认为,新加坡的新能源市场是具有广阔前景和诸多投资机会的,这一观点基于新加坡政府以“智慧国”进行对未来城市的规划设计。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比亚迪多年来不断地加大投入使用,以新加坡市场的运营、研发和销售为示范,也希望在东南亚国家乃至亚太市场树立一个良好范例。
在新加坡市场,比亚迪是推动在出租车、Grab车队和公共交通服务中使用电动汽车的领先者。自2014年以来,比亚迪新加坡共有230辆E6投入使用。在2018年,还有C6、C8、K9、T9和其他已投放到本地市场的案例。比亚迪在新加坡已建立122个充电站,为所有电动汽车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越来越多的比亚迪充电桩投入使用。
比亚迪一直是新能源汽车的引领者。在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销售量曾连续四年排名第一。新加坡智慧国规划下大力推动发展智慧交通,而电动化是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新加坡势必会优先推动公共交通的电动化。目前在部分区域,无人驾驶的公共巴士已经投入。尽管从常规角度来看,新加坡电动汽车市场的规模保有量未来可能不会过大,但在很多有关电动化的技术标准上,新加坡市场的背后都有比亚迪技术支撑的身影。我们在物流仓储、垃圾回收车、无人驾驶叉车、无人巴士以及较为细微的交通工具领域都已涉及运用到了比亚迪技术。回顾历史进程,不难发现,新加坡建国55年的发展中,依靠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以向更高层次转型为目标来发展智慧产业,亦会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我举个例子,只要充分运用好智慧产业,将机器人带入市场,进而推广到全球,摆脱人力资源和对土地的过度依附,掌握高端技术其实就是掌握了下一代竞争的核心。基于这种考量,我们认为基础交通也将是在全球下一步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以新能源为公共交通变革的拐点事实上已经过去,城市公交电动化已经得到全球认同,接下来要做的应该就是在“竞争跑道”上如何做好引领,而传统车企则需要加速“换道超车”,才能追赶上已经先行起步的变革者。
(三)作为一家知名企业,贵公司在新加坡的发展,也为其他制造业企业带来启迪,那么对于像您一样的中资企业如何更好融入当地实现本土化,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郑兵平:比亚迪在新加坡已有8年的探索历程。新加坡经济发达,比亚迪在新加坡也有自己的战略发展准则,那就是新加坡市场不依靠做“量”,而是做高水准的亚太地区的技术代表。很多技术我们在新加坡试验推广是成功的,那么在东南亚市场以及在亚太区的市场也就具备了可行性。比亚迪与很多本地企业也是一样的,将新加坡作为重地,并以此形成示范效应。我们在新加坡孵化无人电动车成功了,那么我们整合新加坡的技术力量就可以在亚太地区进行推广,这是一项具有长久影响力的事业,而很多东南亚国家事实上也是接受这种观点和做法的。在新加坡,比亚迪的投资非常大,企业目前保有的电动出租车都是自己运营,企业自己雇佣本地司机,雇佣模式和出租模式并行,聘请的司机和工作人员也全部都是新加坡人。比亚迪总公司对新加坡分公司持有的战略观点是坚持投入、做出代表性、打造示范样板、开发前沿车型、做多做大市场。新加坡对于我们来说是友好而优良的市场,或许可以说,新加坡也是比亚迪对亚洲外向市场的起步地之一,比如发布新产品,我们会选择在新加坡进行发布。我们的技术准入标准也得到了当地的认可,这些都足以支撑新加坡作为比亚迪的海外重地,在未来不断持续投入和发展。
(四)新冠疫情给全球制造业带来了较大影响,在应对后疫情时期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发展方面,比亚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郑兵平:的确,疫情带来的重大影响,几乎没有哪个行业能够独善其身,汽车制造业亦是如此。但是,汽车制造业受影响程度的大小是与企业自身是否未雨绸缪以及对技术研发的国际依赖程度有关的。比如一些高端企业比较欠缺芯片技术,如果平时就很依赖国外供给,遭遇疫情之时就必定受到剧烈冲击。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掌握了核心技术,我们为此做了多年的准备。可以说,比亚迪汽车除了玻璃和轮子不是自己造的之外,其他所有“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全部都是自己的专利。比亚迪很早就储备核心技术,较少受国际环境影响,至少在汽车领域不会因为专利技术而遇到困难。疫情突然来袭,市场上会有一些电动汽车企业过去长期依赖外部供给,个别零部件也并非顶尖,那么在出现贸易摩擦时很多企业也容易面临困境,而这些,反而凸显了比亚迪的自身优势。所以,对汽车企业来说,任何时候核心技术研发都应该放在重要位置去考量,这些投入可能不会立即显现功效,但在特殊时期和长远发展上势必会让企业受益。
(五)当前形势下,您希望中国政府对海外民企、新加坡政府为在新中资企业提供哪些支持和便利?
郑兵平:疫情期间和疫情后时期,两国政府在扶助企业过程中一直不遗余力,这是我们非常希望借此采访机会表达感谢的!当然,作为企业方,我们也期盼着新加坡对疫情下企业的支持力度能够更加积极,力度更大。比如在政策上能够给予更大的信任度。新加坡市场对中国制造是有充分信任的,但我们与欧美国家的技术相比,属于“赶超型”,即时间较短但技术超前。无疑,我所了解的电动汽车技术就属于更加超前的行业领域,技术成果不以进入时间论短长,希望新加坡政府对中资企业能够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海外民企的扶持也让我们感触良深。但民营企业在拓展发展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时,遇到融资困难问题比较多。所以,也真诚恳望中国政府能够给予海外民营企业更大的金融支持。
链接:比亚迪和比亚迪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比亚迪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是比亚迪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比亚迪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它的四个主要业务集群是汽车,IT,新能源产品和Monorail。比亚迪是全球最大的可充电电池供应商,在全球范围内为手机和小键盘提供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充电器。比亚迪汽车凭借诸多世界一流的专有技术,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引领者,为全球环保事业做出不懈贡献,其运行足迹已遍及六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城市。
【本文照片由比亚迪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提供】
【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
本文来自: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共同抗疫”栏目】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