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后疫情时期“一带一路”推动地区及全球合作前景展望
日期: 8 6 月, 2020
《聚焦疫情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建设》系列专题访谈第三期,七位中新工商企业、金融、法律专家共聚一堂,探讨后疫情时期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东盟地区及全球合作前景展望,敬请关注。
(一)疫情对东盟市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中国与东盟开展合作的前景如何?主要合作领域有哪些?
中国–东盟科技产业合作委员会执行主席李雪民:
尽管一些国家的疫情传播好像已经出现了拐点,无奈目前疫情还在全球肆虐,大部分专家都预测,当欧美等国家逐步恢复经济民生活动时,病患数字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直到持续有效的疫苗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普及接种。
坦率地说,中国东盟对接活动主要体现在产业转移和加强贸易通道建设两个方面,但新加坡可能是唯一的例外。新中两国的合作更侧重于高新科技产业方面,尤其是在高端制造业的交流与合作上。当然,两国携手到第三国推动“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更是前景一片光明,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及商业中心,在金融与法律服务业方面优势明显,可以补中国的一些短板,彼此抱团共进,相得益彰。
新加坡历来非常重视与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所共同建立的“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虽然“一带一路”由中国最先倡议,但这更是一个良好的国际合作平台。连续七年作为中国最大外资来源国的新加坡,在“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对华投资中占到总额的八成,而中国企业对丝路沿线国家的总投资中,新加坡一国就占据两成,两国的紧密经贸关系由此可见一斑。可以肯定的是,“一带一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与民生都有腾飞发展的机遇。当然中国在推进的过程中也是获益良多的,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起到促进作用,也让这个民族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提供了机会。
新加坡大华银行集团国际管理董事总经理张志坚:
在过去的3年里,共计超过47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在东盟落地,这说明东盟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已经为持续吸引外资流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企业寻求业务连续性,多样化及供应链重组将加速。这种供应链重组的一个具体的表象是在东盟建立区域分销中心(RDC),从全球价值链到区域供应链分布的转变以增加企业韧性;同时也将进一步加深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间的联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各项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加深,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中国在今年一季度GDP和引入外资分别下降6.8%和10.9% 的情况下,对外投资逆势取得了1%的增长达到1130亿人民币,东盟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东盟各国“封国”政策的逐步解禁,中国国内的优势企业还会继续迈着坚定的步伐到东盟寻找新的国际化市场增长点。这场“危机”所带来的另一个机遇是加速了创新和技术采用,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国际疫情的爆发加速了远程通讯、教育、电子商务、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转型,以技术为动力的解决方案/服务获得了广泛地应用。可以预见的是“危机”过后就是加快数字战略的好时机。
(二)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在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和前景?
中国建设银行新加坡分行总经理任冬艳:
“一带一路”强调的绝不仅仅是经济合作,它秉承各国平等参与、包容普惠的区域合作精神,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彰显各国命运共同体意识。本次疫情中,“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之前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同舟共济、协力抗疫充分体现了国际开放、包容、合作的重要性。
疫情的确给“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的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挑战,但我们也应看到,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在这种大环境下,面对疫情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现在我们比任何一个时候更加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抗击疫情,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相信疫情终将过去,全球化仍然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一带一路”战略在打破贸易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建设命运共同体方面,必将再次迎来新的春天。
大华银行集团国际管理董事总经理张志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会通过抗疫合作期间所取得的成功与经验,继续充实和完善“一带一路”合作内容,通过在抗疫合作中引申出的思考,去更好地解决未来在双边合作上可能存在的实际问题。各个国家可以加强在贸易管制壁垒、外来人员限制、税收等方面政策沟通,增进互信了解。通过机制的开拓和创新,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一体化”,完善“一带一路”合作网络。这次疫情过后,大家会重新凝聚团结新的合作共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也将越来越深入人心。
在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人、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国际社会的抗疫防疫合作,更加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经济生态圈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共建“一带一路”正是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切实行动,顺应了全球经济合作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中国港湾(新加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良记:
伴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已取得初步进展,启动复工复产,我们看到新加坡政府开始探讨逐步放松对中国的入境管控措施,希望劳动力及产品供应链能够逐步恢复并缓解。有效控制住当地疫情,是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保障,中国也在利用本国的资源和丰富的抗疫经验帮助其他国家共同抗疫,这是都是非常好的趋势。
疫情过后我们还是要以”一带一路”为载体,加快布局全球产业链,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互利共赢。疫情也加快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成果的应用,比如各种在线会议、在线教育、在线购物平台,以及手机应用程序等等。企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一带一路”数字化供应链,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
新加坡盛裕集团国际业务总裁张永昌: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各国都倾向于“向内看”,变得更加民族主义。不幸的是,发生新冠肺炎,情况可能更加恶化。我们应该都会担心这会否导致去全球化和贸易战。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维持和促进自由贸易,确保我们对新冠肺炎传染病的恐惧不会导致过度反应。像盛裕这样与中国和东南亚企业在双边和第三国开展合作的公司可以发挥作用,为我们的所有项目带来理性、长期和互利的心态。我们有信心并致力于表明我们能够在自由贸易、全球化和后新冠世界的国际合作中继续蓬勃发展。
中国–东盟科技产业合作委员会执行主席李雪民:
在全球化的时代,供应链的绵密已经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可是目前并未建立起一套应对大流行病当中有效的全球性协调机制,哪怕简单如航空管制而导致国与国之间人员交流的中断都不能有效解决的话,“一带一路”的推进会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我认为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眼前的要务还是在抗疫方面,把国内疫情好好控制住也是对国际社会的一种义务;疫情全球大流行是人类的公害,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彼此的命运是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的,各个主权国家的政府不应该只权衡自己国内的利害而忽略了人类的共同命运!
环顾全球应对疫情的表现,中国在抗疫经验、综合资源、国家体制多方面都有毋庸置疑的优势;我认为“一带一路”也应该与时俱进,把"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精神发挥到全球抗疫救灾的斗争中去,从而为人类所做出的贡献将不下于倡议的初衷与愿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我们海外华人华侨的共同愿望,而我们文化传承中最宝贵的博爱精神所提倡的就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在这个历史机遇面前展现更大的魄力与担当,把中华文化的光辉一面发扬光大,付诸行动!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
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守望相助、患难与共,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他国伸出援手,携手共同抗击疫情。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涉外仲裁机构也应主动谋划,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在苦练内功,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与国际有关机构合作,用实际行动为最大限度消弭风险作出贡献。同时,也应当以长远眼光着眼于疫后经济重启带来的机遇,为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近期,德国国际争议解决中心、维也纳国际仲裁中心等13家国际知名仲裁机构发表联合抗击疫情宣言,并邀请贸仲参与其中。贸仲也将在此平台上,与各国机构联手抗疫,尽己所能,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消弭疫情带来的风险。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贸仲多年来不断提升疫情中案件管理服务水平。贸仲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推动当事人网上立案,减轻了当事人负担,加快了立案速度。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尤其是贸仲受理的案件具有跨国境、标的大、争议复杂等特点,贸仲快速行动,从疫情防控需要、仲裁程序规范和当事人要求等多维度研究,利用高科技智能化手段推进仲裁庭审,制定了规范化、信息化的网络庭审流程和管理机制,采取非接触式网上开庭,推动实现从单一线下开庭到互联网庭审方式的转变。
新加坡艾伦格禧律所中国业务部争议解决主任冯璞:
我们认为有两点可以考量:第一,企业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带一路”在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中的作用。疫情面前无国界,疫情的全球化蔓延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灾变。“一带一路”建设是项“世纪工程”,中国需要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大协调、共克时艰。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发展,新加坡稳定的政治结构、良好亲商的法律法规及强大的执行力度、完善的司法系统,强大的国内机构和良好的公司治理实践使新加坡的商业环境对中国投资者具有吸引力。2017年修订的《公司法》,进一步增加了商业实体所有人和控制权的透明度,减少监管负担,提高企业将新加坡作为东南亚业务总部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开展业务的便利性。
第二, 企业应该用长远的视角看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不仅是因为参与共建的国家中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一蹴而就,而且“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工程与建设项目大多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投资多,建设周期长,因此必须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一带一路”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应结合当前形势,重点做好各方面的工作,继续致力于推进“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