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服务|通胀下的突围战:为何数码化成为中小企业的新出路?
日期: 15 8 月, 2025
近日,面向中小企业的全球软件平台Xero发布2025年新加坡中小企业状况报告,调查了500多名本地中小企业主和决策者,调研结果显示,高达61%的受访企业表示正面临通胀带来的经营压力。在这一背景下,“数码化”已不再只是效率优化工具,而成为企业能否稳住阵地、实现增长的关键变量。
“鸿信观察”聚焦:
- 哪些现实压力正在挤压企业生存空间?
- 数码化如何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 中资企业设点新加坡,应如何借势“数码能力”实现轻装上阵?
“通胀焦虑”已成常态,企业决策承压

(图源:CNA)
根据2025年中小企业状况报告,在受访的中小企业中:
61%受访企业表示通货膨胀和成本上涨是当前最大的外部挑战,通胀背后可能与全球经济不稳定有关,影响投资、消费、就业和供应链,最终导致企业成本上升;
48%的企业反映消费需求变化,市场节奏更加碎片化,客户流失风险增加;消费者需求转变对批发、金融和保险行业影响尤其明显,显示人们在花钱方面变得更谨慎。
还有 44% 的企业担心“招不到合适的人”,人手不足问题最严重的是批发贸易业和员工规模在21人至50人之间的企业,人力资源成为制约扩张的瓶颈。

(图源:联合早报)
此外,企业还面对供应链中断(39%)和监管政策变动(23%)等日常运营挑战。
鸿信观点
对于希望在此设点的中资企业而言,当前主要面临三重压力:运营成本不断上升、人才获取难度加大以及流程合规要求趋严。
相比之下,在设点初期便引入“轻资产 + 数字化 + 本地合作”策略,更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提升运作效率,并增强企业的长期适应力。
“数码化”从选择变为“生存底线”

Xero亚洲董事经理科伦(Koren Wines)提到,即使积极扩展规模,许多企业仍面临现金流管理、缺乏实时财务数据和系统碎片化等运营挑战。若要提升效率、增强灵活性并实现可持续增长,企业必须解决这些痛点,建立更强大的数码基础。
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企业数字化发展,近年来通过政策激励、资金支持及完善的数字生态建设,推动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同时提升企业对数字化能力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1 政府支持力度大
企业发展补助金(EDG)计划可为中小企业在提升业务能力方面的合格项目提供最高达 70% 的补贴,涵盖数字化系统引入、流程优化及咨询服务等多种类型,支持范围不仅限于数码化领域。
2 生态系统建设完善
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管理局(IMDA)建立了“预审批数码解决方案”(Pre-Approved Digital Solutions)清单,覆盖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安全等多个模块,方便中小企业“即选即用”。
3 企业认知提升
在政府政策和支持的推动下,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根据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SBF)2024 年发布的《国家商业调查》报告,94% 的新加坡企业已将数码转型视为关键议题,其中超过七成企业认为其“非常重要”。显示出数字能力已成为企业运营的关键组成部分。
鸿信观察
对出海型企业而言,数码化不是“等有了规模再做”,而应是“从设点第一天就考虑”的基本策略。特别是在东南亚这样的多税制、多语系、多监管的复杂市场中,缺乏数字系统的支持,往往意味着效率低、合规难、成本高。
给出海企业的建议与提醒

(图源:网络)
结合鸿信服务经验,我们建议出海企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数码策略重点:
01 注册公司阶段
- 明确设立目的(如:区域总部、服务支持、销售平台等);
- 根据业务模式选择合适的数字系统(如会计、CRM、人力、进销存管理等);
- 关注政府资助计划申请窗口(如EDG等);
02 初期运营阶段
- 优先实现财务、税务、人力等核心流程的数码化;
- 确保所选系统能与本地银行、税务局、监管系统无缝对接,系统兼容很关键;
- 对贸易/平台型企业,建议同步上线出口合规记录系统,支持报关与跨境申报。
03 稳步成长阶段
- 在数据沉淀基础上,实现对客户、利润结构、合规记录等信息的动态分析;
- 为后续融资、审计或区域扩张打下数字化基础,也能降低查账与合规风险。
鸿信提醒
很多企业设点初期“能省则省”,结果几年后补系统、补流程成本更高。比起花钱“救急”,不如一开始就以长远视角做数码基础建设。
数字化,不是趋势,是出海的必修课。在当前“高通胀+高竞争+低增长”的多重压力下,企业的“精细化运营能力”被重新定义。中资企业想在新加坡扎根落地、实现增长,必须从一开始就把“数码基础设施”作为发展的基本能力。
数字系统不是附加值,而是出海的必备品。
中企协秘书处
2025年8月14日
来源: 新加坡鸿信商务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