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抗疫”栏目访谈 中国人寿保险(新加坡)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向阳

日期: 23 6 月, 2020 目录: 协会新闻 汇融狮城

成己为人,深扎长期向好的新加坡金融热土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给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世界金融领域带来了震荡。新加坡进入恢复社会经济活动的第二阶段,金融保险行业领域企业如何谋求自身“逆境中的成长”,面对变革中的市场企业又将有怎样的探索与转型?“共同抗疫”栏目本期特别邀请到了中国人寿保险(新加坡)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向阳先生,林向阳在接受专访时详细分析了新加坡市场在后疫情时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看好新加坡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并表示将持以“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的理念与初心,坚定地扎根新加坡金融热土。

 (一)新加坡已进入恢复社会经济活动的第二阶段,您如何看待疫情后时期保险领域新加坡市场和发展态势?

林向阳:对于保险行业来说,新加坡具有非常适合保险行业发展的土壤和天然优势。新加坡政治稳定,制度完善,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新加坡以人才兴国的理念聚集了很多国际化的优秀人才,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寿落实国际化战略,选择把新加坡作为国际发展的第一步的主要原因。
新加坡保险市场高度发达,市场主体众多,外资保险公司将新加坡作为区域中心辐射东南亚。新加坡保险监管由隶属金融管理局(MAS)的保险署负责,确立了培育一个健全、富有竞争力以及不断追求进步的保险市场监管目标。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新加坡寿险保险密度为7904新币,寿险保险深度达6.4%,排名世界第四。稳定的政治生态,完善的行业监管,发达的市场环境,良好的保险意识,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保险公司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土壤,应该说新加坡的保险市场还有很大可发展的空间。尤其是在健康保障、养老年金、财富管理和资产传承上有大量的需求。

(二)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造成了哪些影响?

林向阳: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新加坡整个经济市场以及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提供必要金融服务的保险行业,我们虽然没有关闭工作场所,但是因经济影响和阻断措施对公司的经营和业务开展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比如产品销售渠道因为疫情的原因,促销推广活动,路演,培训及讲座等活动都不能如期进行,客户服务中心面对面的服务改为电话和邮件沟通,对于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客户会带来一些不便。我们也在积极开发新的非面对面交易和服务的方法,在疫情期间更好的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和客户提供服务。这也算是疫情带来的积极的一面,促使我们在业务方面不得不去寻找更科学、更先进的解决方案。在内部管理上我们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包括用OA行政管理系统进行审批,用线上会议系统开会,用E-learning系统进行培训等,可以说大大的推进了公司管理

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三)新加坡从6月2日开始进入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恢复阶段,企业在恢复正常运营方面期间有哪些举措?

林向阳:除继续保持对疫情的警惕和防控之外,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未来的发展。我们对新加坡市场前景充满信心。疫情终将过去,当市场逐渐恢复,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很大程度则取决于机遇来临之时我们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这段时间我们抓紧修炼内功,把关注点放在商业模式创新、服务管理能力提升上。为适应公司新商业模式的发展,我们深入研究战略转型的方向与路径,确立了新模式的内涵与要点,加快了组织机构变革。包括树立聚焦价值的经营理念,建立销售管理中心和运营管理中心,整合优化内部管理职能,拓宽销售渠道,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产品开发力度,同时公司与国际一流科技公司密切合作探索保险+数字化移动互联支持系统,努力将危机变成一次蜕变成长的良机。

(四)您认为在疫情后时期如何开展保险业深度合作?

林向阳: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已与SARS后时期大不相同。首先整体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次,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中新两国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受这些宏观因素影响,当前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和多变。客户行为加速线上化,高净值客户全球资产配置需求旺盛,金融产品形态更具创新性。我认为,保险业长期向好趋势不变,保险业普遍认为此次疫情的业务冲击集中在短期,中长期影响是积极的。宏观经济虽然遭受一定冲击,但疫情得到了妥善控制,产能逐渐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对保险行业整体影响不大。另外,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消费者信心也开始恢复,保险市场短期有望迎来一轮增速提升,中长期看包括中国、东盟在内的新兴保险市场会进入发展黄金时期。总而言之,长期来看疫情对保险行业的影响有限,对此我们秉持谨慎乐观的观点。本次疫情期间,公司已经开展诸多行动,包括简化理赔流程、拓展保险责任,向客户赠送新冠病毒保险、运用“云”办公工具协同办公、积极拓展在线营销和客户经营新方式等。我们也明确了公司应坚守主业,有效创新,优质优价,机制改革,稳健发展,始终围绕总部中长期发展目标经营业务。

(五)海外企业如何更好地融入当地是很多中资企业的关注点,对于保险业的本地化您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建议?

林向阳: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势必需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其分支机构要离开本土到其他国家发展,就像植物移植到新的环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很多细节需要考虑,也很多因素都在起作用。从中国人寿新加坡的成长历程来看,我觉得最重要的三点:一是要有准确的发展定位和战略规划,二是坚定的信心和创新意识,三是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专家队伍。首先,我们有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海外公司两大实力雄厚的坚强后盾支持;作为中国人寿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桥头堡,新加坡公司自成立以来,秉承“融入当地,扎根南洋,携手中资,服务华社”的理念,活跃于新加坡政治、经济、金融等各项社会活动中,获得业内外的普遍认可;我们90%以上的员工为本地招聘,也有来自东南亚其他国家的优秀人才,我们充分利用本地人才资源,积极融入本地文化,大家为共同的使命和目标聚集在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未来公司将继续增强使命感,依托中国人寿强大品牌实力,本着创新驱动、稳健经营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国际化视野和格局,深度拓展和服务好新加坡当地华人市场和中资企业,努力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做出贡献。

(六)在当前形势下,您希望新中两国政府为在新投资企业提供哪些支持和便利?

林向阳:作为中国人寿“一体两翼”国际化布局中东南亚“一翼”的重要战略支点,新加坡公司会持续改革创新,落实集团、海外公司发展战略,着力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多元、三轮驱动”的新商业模式,即通过建立以个人代理人渠道为主体,银保、团险、中介、网销等多元化为补充的销售平台,实施产品、销售、投资三轮驱动策略。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会是中国人寿新加坡公司迅速发展的阶段,员工和代理人队伍会迅速扩大,办公室空间也会扩大三到五倍,我们也在考虑在新加坡投资并购一些优质资产和项目,使中国人寿深深扎根在这片金融热土上。

近年来,中新两国经贸往来频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两国的经济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断增强,并携手开拓第三方市场,这样互信互利的密切合作是中资企业在新投资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希望两国政府和民间一直以来的友好关系不会改变,也希望两国政府为跨国企业的资金、人才、货物的流通和科技创新创造更加便利的政策环境

(七)我们了解到中国人寿新加坡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请介绍一下该方面情况。

林向阳:中国人寿的企业文化体系以“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为核心理念。“己”与“人”相互成就,只有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为他人服务;只有通过成就和帮助他人,才能不断地创造自己的价值,实现理想。因此,作为中国人寿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桥头堡,中国人寿新加披自成立以来一直在践行和发扬中国人寿的文化理念,在做好企业的同时也竭尽所能回馈当地社会。今年疫情期间,公司积极配合新加坡政府推出的各项抗“疫”举措,响应使馆经商处及中资企业协会的号召,全面发挥风险保障功能。随着战“疫”工作的持续深入,公司反应迅速,是当地第一批宣布向客户免费赠送新冠疫情的保险公司。疫情期间,公司开通了绿色理赔通道,简化理赔手续,为此次疫情中受到影响的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理赔服务。在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公司发挥了央企应有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公司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理赔时效得到了有效提升。迅速反应,快速理赔,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是使命也是责任。公司积极落实使馆经商处、MAS和中企协的工作要求,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贯彻到服务客户的每一环节中,并主动与当地银行接洽,做好开通电子支付功能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客户提供无纸化智能理赔服务。

链接:中国人寿保险(新加坡)有限公司中国人寿是中国最早经营保险业务的企业之一,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96年分设为中保人民保险有限公司,1999年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进行重组改制,变更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2012年,纳入中央管理。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51位。作为央企,中国人寿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助力污染防治等方面多年来彰显金融央企的责任担当,在业界享有广泛盛誉。中国人寿保险(新加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监管的持牌人寿保险公司。公司致力于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的系列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满足保障、理财、退休和传承等多方位需求。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