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抗疫”栏目访谈 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国际中文教学专家吴英成教授

日期: 13 7 月, 2020 目录: 协会新闻 汇融狮城

疫情促使数字化教育时代加速到来

新冠疫情给全球教育产业带来深重且广泛的影响,学校与学生也直面这股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共同抗疫”栏目本期特别邀请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吴英成教授畅谈教育产业在后疫情时期的发展趋势?

吴英成教授自1987年开始与中国各高等院校进行互访、沟通与交流。中新建交30年来,他为新加坡与中国高等院校教育合作更是倾情奉献,深获两国教育界的广泛好评。同时,作为业界知名的国际中文教学专家,吴英成教授近年来非常关注数字化对面对面语言教学所带来的革新影响,积极与新中两国教育科技研发机构合作,在数字化教学研究上笔耕不辍。

吴英成教授接受栏目专访时,对后疫情时期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进行深入探索,包括数字化即将带来的高等教育变革。国际中文教育在后疫情时期的转变,以及新中两国未来在国际中文教育合作等方面进行细致阐析。他认为,新科技对教育产业的“颠覆性创新”,“数字化教育变局”迫在眉睫,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从事高等教育的专家学者都应该高度关注的课题。

(一)作为新加坡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您对后疫情时期新加坡教育产业发展趋势有什么样的看法?

吴英成:新冠疫情导致全球有近14亿学生被迫停课,而后疫情时期,数字化教学平台革命正因疫情而加速,这对教育产业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

随着数字化革新浪潮一波波冲击,各行各业通过网络平台不断拓宽数字技术的应用范围,数字化浪潮带来的颠覆性创新已席卷全球。哈瓦斯媒体集团资深副总裁古德温曾说:“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Uber,本身没有车辆;全球最受欢迎的社群媒体Facebook,本身不创造内容;全球最大的零售商阿里巴巴,本身没有库存;全球最大的住宿供应商 Airbnb,本身没有房产。“ 平台经济模式正成为规模最大、成长最快、最具颠覆性和破坏力的新兴商业与组织模式,创造了庞大经济价值的互联网生态。这种模式在后疫情时期更为凸显,发展更为迅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数字技术的冲击下,线下实体产业正由三股数字化驱动力重构产业范式:一是去中介化,让供应商直接服务消费者;二是分散化,数字经济先锋正在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三是非物质化,通过数字化力量将内含免费、完整、即时的经济特性信息产品或流程从实体转化为虚拟。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曾预测,到2030年,这三股数字化驱动力可转变并创造10%-45%的行业总收入,蓬勃发展的数字化技术正在不断改写传统的产业格局。在这一变革进程中,新加坡教育产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产业也将被改写。面对科技和数字化颠覆教育产业,我们应顺势而为,不应反逆潮流抵触数字化教学的应用。

(二)您提出了“数字化教育变局”观点,应如何对此加以理解?

吴英成:其实,这并不是因为新冠疫情而突然萌生的想法,早在2006年至2014年我担任南洋理工国立教育学院亚洲语言文化学部主任时,就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有了长期的思考。数字化将是疫情之后最重要的变革,教育产业今后的竞争取决于数字化能力的高低。为因应这突如其来的疫情,实体学校被迫关闭校门,开始转向在线教育。新技术对教育的冲击仅是冰山一角,目前线上教育通过基于云在线视频会议工具(例如:ZOOM, Microsoft Teams, Google Meet, 钉钉)把线下讲课学习在线化,这种短期急救解决方案的教学效果必然不佳,师生线上互动、因材施教等问题都还待解决。可是,一旦在线教育互动问题得以破解,作为实体高等学府很快将面临管理转型,甚至被迫全面改革。高等教育在疫情前基本上采用面对面的线下实体课堂教学,然而疫情后高等教育学府为了让学生有更多选择,学生甚至可以在世界顶尖在线“慕课”平台注册选课,大学的组织变革也就势在必行。大学领导层必须重新思考,在后疫情新常态背景下,如果线下高等教育模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时,大学应如何应对,未来的路又要如何走?目前高等教育质量取决于师生群体在实体校园的互动,未来如果也有虚拟校园,原本固定的面对面师生关系也将因此改变,这将是数字化可能带来的教育震荡。

(三)您长期致力于开发在线国际中文课程,在您看来在线国际中文教育产业有哪些发展机遇?

吴英成:从早期中国移民的新加坡第一代华裔族群算起,今天新加坡华裔青年已是第三代族群,他们与第二代父母都在新加坡英语为主华语(汉语)为辅的双语教育制度下成长。与第一代华裔相比,第二、第三代华裔华语水平逐渐走下坡,这对新加坡全球化发展无疑是不利的。有鉴于深刻了解新加坡华裔学生学习华英双语的困难,我曾应聘担任新加坡教育部“华英双语并用华语教学法”实验计划学术顾问,打破原来在新加坡华语课不得使用英语的禁忌,允许教师及学生以英语作为教学资源。本着华英双语并用华语教学法理念,2007年与新加坡创新科技公司联合制作在线小学华文电子动漫教材“我的华文动漫书”(iFlashbook)双语版,增设英语词语注释与用法、课文译文两大功能,辅助来自讲英语家庭的华族学生理解华文课文。2015年与新加坡电信公司(SingTel)科技团队合作开发一款在平板电脑(iPad)使用的汉语发音移动应用程序产品(Parraoke),充分利用自然言语识别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通过“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教学模式,让英语背景学习者以“三习”(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 进行自主性学习。目前,正与上海沃动科技公司团队合作开发在线汉语口语入门课程,让国际中文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个人化自主学习,开启数字化语言教育新篇章。

未来的在线高等教育课程将在疫情后进行大变革,实现线上线下相融的新教育模式。新加坡高等教育学府无可避免地将面临残酷的全球竞争,“大者恒大”的竞争法则,将导致未来不具实力的大学走向没落,由世界顶尖大学及其教育网络课程垄断。一般大学的文凭到时可能变得没有市场价值,衡量个人教育品质的指标不再只是一张毕业证书,而是可追溯学习轨迹的个人学习数据电子档案袋。

数字化改变教育产业的时代已来临,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被动地停留于实体校园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让在线教育紧跟新时代的脉搏。

(四)国际中文教育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前景如何?

吴英成:我与国际中文教育的缘份长达33年。记得1987年8月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出席在北京西三旗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亲眼目睹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对外汉语教学”,到本世纪初的“汉语国际教育”, 再到目前的“国际中文教育”,有幸成为中文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见证人之一。

中国在2010年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世界各国正患有中国“适应不良综合症”,美国甚至不惜发动贸易战与科技封锁制衡,加上新冠疫情影响,让中文国际化进程前景未明。中国正在积极重新调整国际大战略,适应国际地缘政治新格局,而亚细安(东盟)、欧盟等地区国家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也正在寻求新的交往模式。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在印尼国会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来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在后疫情时期,不仅不会因疫情影响而中断,反而国际合作将会加速推进。这是因为积极拥抱全球市场的中国依旧敞开大门,中文教育作为“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交流的语言纽带,可以与就业创业对接,使中文教学更好的服务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中文教育的前景十分光明。

(五)新中两国在教育领域的拓展与合作,您认为还有哪些空间和机遇?

吴英成:新中两国政府与企业长期以来紧密合作,数字化教育让新中两国站在新的起跑点上,共同探讨新合作模式。新加坡与中国在开放问题上有一致的认知,两国大门不仅不会关闭,更视开放为国际化发展必由之路。新加坡与中国之间的互补大于竞争,新加坡需要庞大的中国市场,中国也需要开拓海外市场。新加坡目前是跨国公司区域总部汇聚地,从语言教育产业而言,可借助英一汉二双语强项协助中国企业,以新加坡作为国际贸易中转站,把中国制造的产品与服务推向世界。新加坡政府在中国已有苏州、天津、重庆三个经济合作模式范例,中国政府可以考虑在新加坡建立一个对华国际贸易园区,打造成为中国境外国际贸易交易中心。

综上所述,新中两国在后疫情时期,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国际中文教育的合作上,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衷心希望新中两国新的合作项目能早日实现。

【本文照片由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提供】
【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
本文来自: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共同抗疫”栏目】

Comments are closed.